一、夏至的由来和寓意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到来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,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
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,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。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,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,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。
二、物候特征
夏至分为三候:
wm完美真人1. 一候鹿角解:鹿角开始脱落。
2. 二候蝉始鸣:蝉开始在枝头鸣叫。
3. 三候半夏生:半夏这种植物开始生长。
夏至时节,天气多变,气温高、湿度大,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。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,空气潮湿,冷暖空气交汇,阴雨连绵。
三、气候特点
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,太阳角度最高,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,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。
四、习俗活动
1. 祭神祀祖: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就有祭神祀祖的习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
2. 食夏至面:民间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,过水面(用井水冷却的面条)是常见的夏至面。
3. 食夏至饼:农家擀面为薄饼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肉类等,祭祖后食用。
4. 夏至称人:夏至日称人,以验肥瘦,祈求吉利。
5. 给牛改善伙食:夏至这天煮麦仁汤喂牛,据说牛喝了身体壮,能干活,不流汗。
6. 吃补食习俗:夏至后天气炎热,人们食欲不振,开始消夏,注意饮食补养。
7. 互赠消夏之物: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的习俗,以消暑避伏。
8. 吃馄饨: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有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”的说法。
夏至是盛夏的起点,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。在炎炎夏日中,要注意防暑,及时补水,饮食上宜清淡。